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刘军 摄
5月10日,绵阳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议召开,近200名企业负责人,及部分高校、重点创新平台和转化平台、有关商协会的负责人到场参会,会议同时以视频形式开至各县(市、区)、园区。
当前,一批批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在绵阳相继涌现,大量企业通过“智改数转”实现提质升级、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并加速带动行业性的数字化转型。一系列“智改数转”的高效动作,彰显绵阳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决心。“力争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200家以上,到2026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转型全覆盖。”绵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示范引领 “标杆”企业带动转型升级
天气逐渐炎热,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迎来市场需求旺季。“我们的生产订单已经饱和。”5月7日,位于绵阳经开区的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一派繁忙,公司副总经理蔡劲松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生产订单接近160万套,产值近40亿元。
高效生产如何实现?蔡劲松以长虹空调电控厂车间里的一条外电控自动化生产线为例,给出答案。以前产品依靠人工测试,容易出现漏检或检测不良未发现的情况。通过“智改数转”,该生产线用上ICT测试工序,不仅能够实现在线检测和数据自动存储,还能对产品生产全流程信息溯源,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质量管控水平也明显提升。“2024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蔡劲松满怀信心地说。
在标杆企业带动下,绵阳各地实施“智改数转”的企业越来越多。位于三台县工业园区(芦溪工业区)的上海梅林正广和(绵阳)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罐头为主的大型食品企业,产品畅销东南亚和欧美等地。
“这两年订单持续增加,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该公司负责人申浩说,实施“智改数转”以来,公司引进投用了制罐、灌装、封罐等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工人由原来的20多名减少到如今的2人,产能却提升30%左右。”
“随着‘智改数转’工作的加速推进,全县新能源、电子工业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将不断增加。”三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培育引导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红灯停一停,绿灯请通行。”“五一”假期前夕,在绵阳科技城新区,“绵阳造”无人巡逻车和四足仿生机器人“走”进“上马故事商业街”,当起交通文明劝导员,进行常态化安保巡逻。
还有更多科幻场景在绵阳逐步照进现实。在4月举行的202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绵阳造”多款机器人亮相。一款身高1.6米,能轻松完成一字马、坐位体前屈等高难度动作的人形机器人,吸引来自德国、日本、巴西等地的众多外国企业对接洽谈。该款机器人由位于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的企业——四川福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公司董事长胡天链表示,目前已收到多家海外公司的意向订单。
今年,四川把人工智能列为1号创新工程。与之同频,绵阳也将人工智能列为全市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同步推进,为新型工业化赋能。通过创新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绵阳实行新兴产业“一条产业链、一家链主企业、一名首席科学家、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集聚资源、集中攻坚;通过稳存与育新并举,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壮大,以机器人、核医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绵阳加速发展。
以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为例,目前已拥有长虹、福德机器人、五视天下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6家,主要涉及智能家居、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研发制造等。下一步,该区计划强化人工智能产业存量培育和增量招引,以制造业“智改数转”为切入口,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智慧家庭、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政策驱动 加快从“制造”到“智造”
抢占“智改数转”风口,加快从“制造”到“智造”的步伐,绵阳不只发力新赛道,还通过政府搭台,为企业搭建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供需合作的桥梁,让企业真正敢转、愿转、会转。
今年2月,绵阳市“智改数转”首期企业家专题培训会举行,全市3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各区(县)代表参加,以培训引导、专家问诊为重要抓手的“智改数转”专题培训自此在绵阳全面铺开。
不仅如此,绵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除邀请专家到绵培训外,还组织制造业企业“组团”到浙江等先进地区“取经”。
“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激发企业数智转型活力,让转型方向更加精准、高效。”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已举行市县联动开展“智改数转”专题培训、实践案例分享等活动30场以上,覆盖1400余户规模工业企业。
在全市“智改数转”大会当天,绵阳还举行制造业“智改数转”供需对接路演活动,邀请500余名“智改数转”企业、数字化服务商、金融机构代表参加,推介“智改数转”相关服务方案。“华为希望与绵阳的企业广泛合作,搭建‘智改数转’赋能中心,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参会的四川华为云解决方案总监张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