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万千气象看遂宁|一颗果冻的“集约化”之路

来源:全景遂宁 发布时间:2024-05-21 11:30 浏览次数: 字体: [ ] 打印

5月13日,在四川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繁忙的生产线上,一颗果冻在有形的空间跑动。从煮料车间到灌装车间,再经过消烘车间和包装车间,被机器人成箱码垛在一起,由叉车师傅接力运往仓储中心。与此同时,有关它的数据在无形的空间跑动起来。质量追溯码、批次、存放位置等都被系统记录得清清楚楚。 

  5月18日,四川喜之郎抖音直播间有人下了订单。这颗出生6天的喜之郎果冻,被四川喜之郎仓储中心的系统监测出来,并被长臂机从3号巷道12区叉出来,被叉车师傅送至物流车上,完成从“诞生”到出厂的全过程。 

整齐有序的智能仓储中心

  在它逗留工厂的6天里,叉车师傅是它见得最多的人,见过2次。其他都是“无人化”的机械装置、金属管道等。 

  它所经历的,正是四川喜之郎正在推进的“智改数转”。利用不断撬动新质生产力的工具,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扩绿的目的,传统企业不断焕发新活力。

  叠加“三化”变革

  推动生产更集约更高效

  当这颗喜之郎果冻在有形的空间跑动时,它并不知道围绕它进行的生产等变革已经进行了几年。 

  “‘智改数转’意味着集约化生产,和公司提出的‘三化’战略高度吻合。”四川喜之郎总经理戴元彬介绍,早在2018年公司投产之初,便定下生产工艺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目标。 

  对四川喜之郎来说,实施“智改数转”的驱动力在于,通过对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和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叠加原有的“三化”变革,不仅让果冻更高效地“诞生”,更便捷地存储和出厂,还要更轻松地销售,更精准地被质量追溯等。 

  在2000多平方米的煮料车间,操作20多条生产线,同时将几百种不同口味、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果冻熬制出来,需要多少名工人?答案是单班需要10余名工人。“生产线是智能的,工人只需按下确认键。”四川喜之郎生产部部长潘文龙的工作在不断转型,带领工人掌控系统、管理机器是他的主要任务之一。 

  将AI引入生产线,是生产智能化又一个大的变化。在包装车间,随着码垛机器人挥舞手臂,一箱箱成品果冻快速被码好,随即被叉车师傅运往仓储中心。 

  对于日出货高达15万箱以上的企业来说,仓储的智能化至关重要。作为遂宁首家智能仓储,四川喜之郎仓储中心占地6000平方米,货柜高达22米,货架12层。最大入库每天16万箱,最大出库每天25万箱。整个出入库过程仅需10余名工人即可完成操作。“靠着智能化和数字化变革,只需下发作业指令即可完成成品货物存储及获取。”在仓储中心主管曹和平看来,6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实现了36万平方米的仓储能力,智能化仓储大大节约了空间和人力,更大幅提升了效率。

  自主研发全数字平台

  加快“数字化”场景应用

  当这颗果冻在无形的空间跑动时,围绕它的一系列数字化建设也在不断转型优化。 

  “公司自主研发了全数字平台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QMS系统(质量管理系统)、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EP系统(工程项目系统)等8大系统。”潘文龙介绍,这些系统对公司生产、管理、销售等进行“数字化”全覆盖。 

  在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对检验数据作录取分析。“数据将同步上传到公司的质量控制系统,产品质量可以被精确追溯。”2023年12月,四川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QMS系统(质量管理系统)被国家5部委评为“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其质量精准追溯功能可以通过产品的二维码等标识解析技术,实现从原材料、半成品到售后端的全流程质量管理。 

工作人员正在对检验数据做录取分析

  随着“智改数转”的推进,数字化场景不断从生产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拓展,销售网络化便是亮点之一。

  “我手中拿的零卡CiCi果冻是0糖0脂0卡,添加了蒟蒻和维生素,很适合小朋友吃……”5月13日下午,在公司刚刚启动运营的拼多多直播间里,年轻主播对着镜头推广产品。在她面前,摆放着四川喜之郎的上百种果冻等产品。 

  据介绍,直播不仅吸引了大量70后、80后,也“圈粉”了大批90后、00后,每天线上销售持续12个小时,最大日发货量达23万单。 

  客服姚丽珠见证了火爆的网络销售。2023年9月18日四川喜之郎直播间正式开播后,从早上8时30分到晚上12时,姚丽珠和同事两班倒,一直忙个不停。 

  随着天猫、抖音平台、拼多多平台直播相继上线,四川喜之郎网络销售呈爆发式增长。2023年,公司电商作业区从3000平方米增加至15000平方米,全年实现电商销售5443万单,同比增长71.86%。

  拥抱“人工智能+”

  壮大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智改数转”并非一蹴而就。 

  “最大的难点在技术。”戴元彬分析说,如果企业大量引入技术,将面临短期内巨大的投入和产出无法平衡的风险;如果完全靠企业自主研发,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试错成本同样巨大。 

  尽管痛点和难点不少,“智改数转”依然给四川喜之郎带来诸多惊喜。2018年,四川喜之郎年产值13亿元,大约需要1400多名工人。2023年,公司产值突破20亿元,工人依然保持在1400多人。

  “拥抱‘人工智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传统食品行业的必答题。”戴元彬表示,继今年初引入码垛机器人后,公司又瞄准AGV(无人搬运机器人)。大量的AGV将取代叉车师傅,将码垛机器人码好的一件件货物,自动运往立体仓储中心。届时,生产车间和仓储中心将打通有形的“隔断”,实现智能化发展一体化。 

  与此同时,无形的“隔断”也将在“数字化”转型中被打破。 

  这几天,曹和平既紧张又兴奋,由公司自主研发的仓储中心新系统下周就要上线了。 

  “以前要在公司的ERP系统和仓储中心系统操作2次,产品才能有效进出库。新系统上线后,只需要在ERP系统操作一次就可以了。”曹和平介绍,新系统的上线,意味着原来独立的仓储中心系统和公司ERP系统数据网完全打通。

  记者手记:

  从AI引入到智能生产线,再到仓储空间的高度集约化;从质量可以被精准追溯到直播带货引发线上销售火爆;从开发系统对公司生产、管理、销售等进行“数字化”全覆盖……尽管食品行业是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但四川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却保持“超级进化”状态。随着“智改数转”的加速推进,传统企业正逐渐走出“舒适区”,开始新一轮的嬗变。如果说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具有形成新动能的先天优势,那么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也能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四川喜之郎所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