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遂宁数字经济加“数”前进

来源:遂宁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06-25 14:03 浏览次数: 字体: [ ] 打印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始终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题,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园区、企业、项目为主抓手,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路径,着力壮大数字经济产业。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产业营业收入312.36亿元,同比增长11.27%。

  优势集聚 遂宁培植数字经济发展沃土

  2019年10月,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行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会,四川正式被确定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遂宁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轴心,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综合交通优势、生态环境优势,通过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可有效承接成都、重庆的辐射外溢需求,打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数字产业价值链,在试验区中承担重要试验任务。

  2018年召开的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将数字经济作为“5+2+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制定出台促进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建设的系列政策措施。

  国省市三级政策汇聚叠加激发了遂宁数字经济发展活力,让遂宁数字经济发展有了沃土。

  优势不止于此。在产业方面,遂宁“芯屏端”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拥有集成电路、电路板、核心电子元器件、超高清视频终端、消费电子终端等产业集群。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现代文旅等产业蓬勃发展,为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锂电及新材料、机械与装备制造、油气盐化工、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促使遂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农村市场广阔、农产品提质增效的现实需求大力推动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空间巨大、后发优势明显。

  数字经济发展还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遂宁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4所,开设13个专业大类111个专业点,在校生达2.5万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1.7万余人。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呼叫中心等数字经济业态提供了坚实基础。

  数字经济发展更需要一流营商环境。遂宁是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市州之一,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为招引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成效凸显 遂宁数字大版图初步成形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物联亿达科技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大屏幕的物联云仓数据研究院和数字供应链。

  四川物联亿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数字经济企业。公司以“物联云仓”为核心,通过“互联网仓储大数据+云仓科技+数字化运营+数据增值服务”方式,构建开放式、数字化、智能物联的数字供应链生态网络。2020年,“物联云仓”在线仓源面积达3.26亿平方米,覆盖全国228个城市,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实现176%的爆发式增长。

  物联亿达只是我市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增大数字经济体量的一个缩影。

  猪八戒“互联网+”产业共享服务中心落户遂宁,让本土企业拥有了全球商机;9层楼的生态养猪场,利用“数字化”智能管理,相当于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有效保障了生猪安全;电子产业蓬勃发展,遂宁成为西南地区电子电路产业最大集聚区……

  一批批数字经济项目加快建设,让遂宁数字大版图初步成形。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建成互联网数据IDC机房16个。建成5G应用中心,打造5G应用场景10余个。开通窄带物联网站点1708个,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32万。启动城市级智慧中心和经济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打造“城市大脑”和“政务中枢”,实现城市运行“一脑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办”。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志超科技、利普芯微电子、美立方门业等7家企业成功入围2020年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持续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市上云企业达183家。加快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完成喜之郎食品、广义微电子等57个重点项目智能升级改造。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主体总量超7000家。物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成西部流量最大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合网”。智慧文旅服务不断完善,全市80%的A级旅游景区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导航停车等服务。

  ——农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发展,齐全农牧、琪英菌业等农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物联网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农业装备在蓬溪绿然现代农业园区等推广使用。射洪市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大数据平台。

  ——数字产品制造业集聚效应凸显,全市形成集模具、引线框架、二极管、三极管、PCB电路板制造和芯片生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康佳、特康、摩天时代等数字终端生产企业落户遂宁,PCB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制造集群,产能占西南地区市场份额的85%以上。全市数字产品制造业中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