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有现代农业园区45个,覆盖面积598平方公里,聚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余个,培育高金、齐全、美宁等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91家,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89.6万亩。2019年,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总产值实现194.3亿元
●今年,全省首批(2019年度)35个现代农业园区“上星”,我市两个园区跻身“省队”。船山区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五星级园区,在全省8个五星级园区中排名第三;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三星级园区
射洪市沱牌镇农业产业园。全媒体记者刘昌松摄
“你看再生稻多好,亩产200公斤没问题。”11月5日,安居区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绍兵家庭农场负责人旷世力打算利用这几天时间,把田里的再生稻收完。2个多月前,绍兵家庭农场的水稻亩产400公斤左右。两项收成加起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要求,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科学谋篇布局,精心组织实施,大力推动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加快振兴、农民增收致富。全市有现代农业园区45个,覆盖面积598平方公里,聚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余个,培育高金、齐全、美宁等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91家,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89.6万亩。2019年,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总产值实现194.3亿元。
布局:
勾勒园区四级梯次发展体系,
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和“精致农业”先行区
“以前一年赚个50-60万元顶天了。”源香粮油稻谷深加工厂负责人杨刚被三家大米现代农业园区的模式和效应折服。如今,他的加工厂稻谷不愁收、大米不愁销,收入比往年增加一倍。
我市把园区作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与国家“三区三园一体”创建结合,着力构建从国家级、省级、市级到县级的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和“精致农业”先行区。
建园区从优化发展格局开始。规划建设173公里农业大环线,以1条环线串起45个省、市、县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构建起“1+45”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新格局。研究出台《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指南(试行)》《遂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遂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引导鼓励新入驻企业围绕农业大环线建设园区、发展产业,加速汇聚社会工商资本,努力将农业大环线打造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高地、要素整合的聚集地。
“指挥棒”表明抓手。坚持“六个一”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总思路(一个农业园区一个科学的规划、一个优势主导产业、一个明确的发展建设目标、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套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一个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铸造遂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之路。建立健全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机制,市级层面由有关市领导分县(市、区)、市直园区抓“10+3”产业培育。探索建立“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公司”机制,推动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抓融合”标注路径。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龙头带动、创新驱动、三产融合、绿色发展,重点打造粮食、油料、生猪、蔬菜、水果、食用菌、道地药材、家禽、水产、高效林十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精品粮油、优质柑橘、绿色菌菜、道地药材、特色畜禽、现代水产、高效林为主的七大特色产业带加快形成。
今年,全省首批(2019年度)35个现代农业园区“上星”,我市两个园区跻身“省队”。船山区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五星级园区,在全省8个五星级园区中排名第三;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被命名为三星级园区。
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
擦亮金字招牌,园区建设注入新活力
“没有好品质就叫不出好品牌。”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川渝特色农产品交易会上,常乐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哲均没想到,只是向客商展示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就给合作社带来大量订单。
杨哲均的没想到,是我市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把园区建设成为农村改革的“试验区”,持续擦亮农业金字招牌,这是我市农业园区建设的方向。
园区内强基础。近几年,我市划定农业“两区”192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52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3.4%。
没有安全的田间,就没有安全的“舌尖”。全市1200个生产主体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持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示范创建,累计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614个,认证总数居全省前列。
激活“人地钱”,是园区建设的核心命题。设立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林业、水利、国土等涉农资金,优先支持园区建设路网、电网、渠系等基础设施,2019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财政资金9亿元、撬动社会工商资本19.9亿元用于园区建设;用好土地增减挂钩、土坯房整治、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2019年共盘活土地资源4.9万亩,重点保障园区生产加工等用地需求;建立一个园区、一个专家团队联系服务机制,定期到现场为园区建设把脉支招、解决问题,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作为改革“试验田”,我市围绕“村村入园、户户入社、人人增收”目标,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当地农民充分享受园区发展红利。实施龙头带动,优选具有雄厚经济实力、较强就业吸纳能力的企业入园,促进农民实现就近就业,不断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实施股权量化,将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资金的40%,以股权形式量化到贫困户和村集体,实行保底分红,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施订单合作,由园区企业与农户签订生产、购销合同,农户每年根据订单的品种、数量、价格,将生产出的农产品统一出售给企业,不断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示范:
稳住“三农”基本盘,
农业园区多贡献,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7月11日,百头母猪吃饱后,慢悠悠地走下运输车,跨入它们的“新居”——位于船山区桂花镇桂郪村的齐全大数据智能生态立体养殖大楼,开始接受“无人”参与的智能化立体饲养模式。预计到年底,年出栏仔猪将达到9.5万头。
粮食扩面增产,是今年遂宁农业的关键词。今年,我市小春粮食作物播栽面积97万亩,总产26.1万吨、同比增长1.2%;油菜面积90.4万亩、同比增长3.0%,产量17.2万吨、同比增长3.6%。据农情调度,预计全市大春粮食播栽面积316.3万亩,其中水稻栽插面积85.9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38.4万亩、红苕已栽面积38.5万亩。已复耕撂荒地13.8万亩,其中复种粮食11.2万亩。
“米袋子”有增,“菜篮子”同样压秤。我市投资45.4亿元,建设“楼房式”立体智慧猪场12个、30栋楼,设计存栏母猪12.6万头、育肥猪73万头,年提供优质仔猪260万头、年出栏商品猪146万头。
园区发展“双手扶持”,遂宁的“米袋子”“菜篮子”有多牢靠?一组数据足以印证:
——全市拥有现代农业园区45个,其中省星级2个、市星级6个、县星级37个,覆盖面积598平方公里,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聚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0余个,培育高金、齐全、美宁等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91家,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89.6万亩,其中成片发展优质柑橘50万亩、绿色菌菜51.8万亩、精品粮油60万亩、道地药材9.1万亩、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基地3.7万亩、高效林15万亩。
——2019年,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总产值实现19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6%,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22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964元。
“遂宁鲜”与“潼南绿”碰出火花。遂宁、潼南支持种植业主在两地毗邻地区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基地,重点在涪江沿岸建立蔬菜基地,在高速国道、省道沿线建立特色水果基地,把遂宁、潼南建设成为成渝的“菜园子”“果园子”,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农产品生产保供示范基地。
农业农村现代化正蓄积澎湃新动能。未来,我市将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农村改革的“试验区”、精致农业的“样板区”、融入双循环的“先行区”。